美中新闻

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美中新闻 > 新闻速递 >

入学教育课程之研学课程:研学于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军校纪念馆,感知保定深厚文化底蕴

保定市美术中学2019-09-18

自教育阳光下,别样自课程

二十二年来,美中自觉肩负“为未来的画家、设计大师奠基”的使命,秉持“让有幸来到美术中学的学生全部考入八大美院、著名艺术院校、重点大学,并期望他们主宰一生的命运,支撑未来中国的美术事业”的办学理想,成就“自己创造未来”的学生。

凝练了“自然而然、自如其然”的自教育学校文化;创建了“自治自律,凝心聚力”的自教育管理系统;研发了满足学生选择,“自我选择,自我构建”的自课程体系;建构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本自主,自由自在”的自本课堂模式;锻造了“自觉自动,自主成长”的教师团队,创造了美术基础教育界的奇迹。

我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融合,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教育实践,形成两大课程体系:一类是建构“自”的课程,即通过提升学生在基础领域中的人文与社科素养,使其明晰自我概念、提高自我意识、确立自我形象、增强自我力量的课程。另一类是自建构的课程,即由学生自主开发或参与开发的课程。让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实践能力与组织能力等。

研学课程,是我校开发的自建构课程之一。2016年12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研学课程是通过让学生自主选定旅行主题、参与活动计划与组织管理,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亲自体验与感悟,从而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的体验式课程。研学课程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情感体验的丰富、价值观念的构建以及主体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该课程关注知行合一、回归生活世界和注重综合学习的理念,同时凸显了真实性、综合性、整体性等特征。

实现研学课程的目标,需借助于合适的场所与基地,通过环境的育人功能,来实现自身学习。为此,在场所选择上,学校基于办学实际,努力挖掘和整合乡土资源,突出乡土乡情特色,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互助互通,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体现内容广泛性,时空广域性,构建“行走家乡”的研学课程。

研学课程是新生入学教育课程的重要一课,以保定市城区内著名景区为研学起点。

保定市兼有平原、湖泊、湿地、丘陵、山地、亚高山草甸,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14年9月,保定市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清西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11处,不可移动的文物点1600余处,馆藏文物80000余件。

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军校纪念馆位于保定市区中心,研学于此三处著名景区是美中学子研学课程的第一课。

古莲花池

保定古莲花池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始建于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的十大历史名园之一。

古莲花池的出名,不仅仅是她有着“摇红涤翠、虫儿带霞衣”的婀娜风姿,更主要的是她有着浓郁的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的文化氛围。

一踏进莲池的大门,满目的碑林仿佛在向你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

古莲花池共收藏碑石140余方,散落于园内亭台楼阁的四周,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莲花池相互辉映。

古莲花池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每到夏日,莲花争相盛放,分外美丽。

随行的摄影师TONG

拍下绽放于莲池中的明艳荷花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

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

树龄210年的槐树

莲漪夏滟

一泓潋滟绝尘埃,夹岸亭台倒影来。

风动红妆香细送,波摇锦缆鉴初开。

宜晴宜雨堪临赏,轻暖轻寒足溯洄。

宴罢不知游上谷,几疑城市有蓬莱。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1730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规制的影响。占地三万余平米,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米,南北纵深约224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

大门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阶上,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大门外还有一组封闭性的院落,由东西班房、东西辕门、鼓亭、乐亭、照壁、旗杆等组成。

大门前对称的两根旗杆由民国年间直鲁豫巡阅使曹银初建(复建于1994年),各高33.6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鹰”称为衙内一景。

大堂

总督署大堂,五开间,长22米,进深10米,高9米,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堂前有抱厦三间,堂外有砖砌的13米见方的露台。以黑色油饰为基调的大堂布置的森严肃穆。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亲笔御书。

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大堂明柱上悬挂着醒目的抱柱联,其中有直隶总督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赐的联匾。

二堂

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

立堂呈四合院形制,布局严谨,四周庞廊贯通。托凛、廊檐、门嵋一手江南做法,雕刻精细。其木结构还留有宋、元风格。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

直隶总督署也是前朝后寝的格局,朝、寝的分界线就是二堂之后的内宅门,内宅包括三堂和四堂。

三堂又称官邸,是总督的书房和内签押房(办公室),是历任总督习经练字、著书立说之所。

四堂又称上房,花木繁茂,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

军校纪念馆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历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1912年——1923年,保定军校九期毕业生有6300余人,少将以上2000余人。

保定军校纪念馆建立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上。1995年5月第一期工程完工,对外开放。2002年6月扩建工程完工,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现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教育基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河北省十佳公园、河北省五星级公园。

保定军校纪念馆现有两间展馆,“保定军校文物史料展”,展示了保定军校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保定军校学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保定军校将军墙”,用青铜雕塑的形式展示了从保定军校中走出的100位将军。

研学课程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跟着课本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

此次研学课程,让美中少年了解了保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自爱与自持、诗意与创造深植于心,为走向通往艺术大门的路程中,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